在绿地松江商务广场,3块小小的商铺招牌,成了企福物业园区主管陈利平的一块“心病”。在连续1个月的“软磨硬泡”后,这3块招牌终于被成功移位。是什么,让这位主管,为了3块招牌如此“较真”?这背后,又藏着什么故事?
6月底的一个闷热午后,陈利平在巡场至商铺区时,目光骤然被头顶的景象攫住——通道上方,赫然悬着三块风格迥异的商铺招牌,它们在大风中轻轻摇晃,发出细微的金属摩擦声,仿佛下一秒就会坠落,砸向下方来往的行人。这一幕让陈利平的心猛地一沉:一旦发生意外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
陈利平立即找到三家商户:“各位老板,为了安全考虑,这些招牌必须移位,与店铺门面对齐。”话音刚落,反对声浪便如潮水般涌来。“陈主管,你是不是太紧张了?我们开店这么多年,招牌挂得好好的,从没出过事。”一位店主摆摆手。“就是啊,大家都这么挂,改多麻烦!我们小本生意,哪有时间折腾这个?”另一位店主附和道。
“习惯了”、“没必要”、“别人也这样”……一句句习以为常的话语,像一盆盆冷水浇在陈利平心头,但他没有放弃。接下来的几周,他成了商铺区的“常客”。他耐心地向商户们解释:“这样挂着不安全,一旦哪天掉下来,各位老板不仅要赔偿,还要承担法律责任。”他指着头顶的招牌,又补充道:“而且,这个位置有点遮挡监控探头的视野,万一发生盗窃或纠纷,会难以取证。”接着,他话锋一转,从商户的利益出发:“你们看,现在这样挂在中央,是不是显得杂乱无章?招牌贴门而挂,才能凸显每家店的特色,让顾客一眼就能记住。现在这样,既不规整,也影响了咱们整个商铺区的形象,长远来看,还会影响顾客体验呢!”
渐渐地,商户们的抵触情绪开始融化。7月20日,3家商户终于全部点头同意移位;7月25日,企福物业工程人员带着专业工具,将三块招牌一一移位、固定。
当新的招牌整齐地贴在门面上,一位店主拍了拍陈利平的肩膀:“陈主管,真对不住,以前我还觉得你是在多管闲事,现在才明白,你这股‘较真’的劲儿,是在为我们大家消除看不见的隐患啊!要不是你一遍遍提醒,我们这些天天守着店的人,还真没把这当回事。”
“真正的安全挑战,往往源于那些看不见的隐患。一旦出事,可能就是大麻烦。我们特别懂大家打拼的不容易,所以,企福就想做那个‘撑伞的人’,想给大家建一个能遮风挡雨的‘创业港湾’。你们只管安心在这里扎根、放手去干,剩下的,交给我们!”陈利平说。